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引发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热议。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激励着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大师生团结奋斗、锐意进取,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发展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周莹: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情厚爱,对云南改革发展的深切关怀。作为一名边疆国门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等要求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充分挖掘边疆红色文化资源、讲好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引导学生深刻领悟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重要意义,努力将思政课堂打造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主阵地,不断彰显“红旗插在边关上、大学办在国门上”的办学特色,为培养扎根边疆、奉献国家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孙卫: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到云南考察,为云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将其融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和党建工作中,积极参与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将“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融入教学,结合云南发展的鲜活案例,用“小故事”讲透党的创新理论,讲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故事,为培养服务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顺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发展极为重视,多次深入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云南的前行道路指明了方向。作为云南边境高校的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也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获得了诸多深刻感悟。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要点,在思政课上我们要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深入讲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国家认同感,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三班代梓彤:作为边疆国门高校的青年学子,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们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并以“三个自觉”践行使命:自觉深入学习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的历史文脉,自觉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连心桥”,自觉参与“民族团结一家亲”实践活动,既要守护好中华文明的精神根脉,更要用青春力量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答卷。